啥状况适合退守新一线他们说了真话


时间: 2025-01-28 19:20:35 |   作者: 驱动器

  11 月 21 日,开源中国 OSCHINA 直播节目《开源漫谈》第 17 期邀请了 5 名嘉宾,就 “逃离北上广深,新一线是不是最好的去处” 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既聊到了新一线城市在成本、人才稳定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在人才招募、团队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我国共有 14 个软件名城,包括深圳、杭州、北京、南京、上海、成都、济南、武汉等城市。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北京的软件产业规模达到 2.6 万亿元,无疑是行业的巨无霸。上海和深圳的软件产业规模也超过万亿元,而杭州和南京则超过 8000 亿元。重庆、天津等城市的软件产业规模超过 3000 亿元,武汉、西安等城市则超过 2000 亿元。

  。以西安为例,其公有云市场规模不足 10 亿元,但软件业产值高达 2500 亿元。郑州的公有云市场规模与西安相近,但软件产值仅为 650 亿元,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此外,济南和青岛等城市虽然我们很少听到特别出色的软件公司,但它们的产值却非常高。因为在参与工信部软件统计系统申报时,各城市根据对软件业的重视程度,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例如,济南、西安等城市会鼓励大型工业制造业将软件相关业务剥离出来单独申报,因此导致体量看起来非常大。一个例子是海尔,剥离出的业务可能就有几百亿元的产值。

  新一线城市很适合大规模产业人口的落地。虽然核心算法战略等方向的高端顶级人才更适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对整个团队而言,还是该将十分之九的员工部署在新一线城市。这样安排会更加稳妥,能轻松实现资源互补。

  有一家央企,开发团队拥有 1500 多人。我曾建议他们将北京的研发团队迁至郑州,但他们都以为郑州缺乏人才,软件层次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然而,研发人员在北京的平均年薪约为 30 万元,但人员流动率高达 40%。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他们尝试性地将 100 人迁至郑州,郑州的薪资标准大约是年薪 18 万元。结果发现,在郑州的这些人员非常稳定。

  。他们还发现,很多软件工程师在 30 岁左右会选择回归老家。尤其是在北方城市,人们通常比较恋家。同时,西安和武汉的研究生也会来应聘。因此,从人才结构来看,新一线城市或所谓的二线城市并不缺乏软件人才。

  。毕业后,这些学生通常想要去更大的城市闯一闯,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然而,随年纪的增长,大多数人发现在一线城市难以立足或生存压力较大。因此,当郑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时,大多数会选择回归这些城市。当然,整体生活状态会更加舒适和安逸。

  。万兴科技,大家都很熟悉。它的产品,如万兴 PDF 阅读器、墨刀等工具,被普遍的使用。公司的总部在长沙,在郑州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大约有 200 名员工。

  :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比二线%,而在新一线城市,劳动力成本仅为一线%,有些企业还可以达到 40%。因此,将大部分基础应用和产品研制部门放在新一线城市,可以明显降低整体的研发成本。所以,大型公司通常会进行战略布局,不会将所有业务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或北京,而是在武汉、郑州等地设立一到两个分支机构,这样既能形成优势互补,也能更好地利用不一样城市的资源。

  。虽然成本问题并不是非常严峻,在郑州创业,成本和压力相对来说并不大。不像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人们会面临高昂的房贷压力等成本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招聘人才。

  。在一线城市,由于存在众多优秀的企业、获得融资的公司以及大型国企,员工面临的诱惑更多,因此忠诚度可能相对较弱。如果你创立的公司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不是简单地成立一家皮包公司来利用国家政策,那么你会发现,近年来,政策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我们不仅得到了场地和领导层的关注,而且

  。然而,如果你身处一线城市,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那里,竞争更为激烈,别的企业的光环可能会让你的优势显得不那么突出,因此,你可能会感受到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我认为,在团队建立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拥有共同的背景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果你在新一线城市待得比较久,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公司的一些环境和氛围,或者缺乏一些更广阔的视角,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提升。在新一线城市创业,业务创新模式与一线城市有几率存在较大差异。

  。在这里,除了寻找合适的人选之外,你可能还需要仔细考虑他们目前的情况,为他们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甚至有可能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人生活方面,比如居住地与公司的距离,以及家庭环境等。这些都是你在建立团队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在新一线城市,人们可能不太理解,距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北京,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算得上是比较快的,一个半小时算是普通,两个小时基本上也能接受。有时候你没办法,只能接受这样的通勤时间,这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非常疲惫的。有人说过,你到了公司就已经用尽了几乎所有的力气。

  ,最好是他们能具备一些好的能力,能够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旦团队稳定下来,你做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容易。

  就人才流出而言,大多数离开新一线城市的人拥有本科学历,甚至很多是来自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以郑州为例,这里的市场上,那些拥有本科或更好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在开始求职时就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一线城市,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在二线城市发展。因此,

  。至于流入方面,从一线城市回到新一线城市的群体,他们的年龄段大多是在 30 岁以上,大约有 90% 的人是 30 岁之后。这一个年龄段的人往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机会,特别是在当前的 IT 行业,35 岁成了一个分水岭,很多人在这个年龄被优化掉或者被迫离开行业。

  。在大厂或者标准化的职场环境中熏陶和锻炼过,因此在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带着在一线城市积累的标准化经验回到新一线,特别是在进行项目运营或公司管理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带来许多标准化的宝贵经验。但很多人,尤其是高端人才回来后会发现,新一线城市无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而中级人才,特别是那些从事应用工作的,更适合回到新一线城市,因为这里的产业能够接纳他们。因此,他们回来后,虽然薪资可能只有之前的一半或六成,但生活相对安逸。

  。如果你打算回家乡找工作或寻找机会,你一定要明白自己从事的是哪个行业。如果是比较底层的工作,那么建议你还是在一线城市拼搏一下。但如果你做的是中层的或者中级的应用类工作,你可优先考虑回来寻找机会。因为很多新一线城市将是未来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只是产业不同,或者业务场景有所差异而已。

  ,而且项目类工作可能会更为常见。对于代码的质量发展要求可能没那么严格,交付成果的重要性可能更为突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如果你是技术出身,那么交流环境就显得很重要。在一线城市,你可能会有更多前沿或深入的交流机会,

  。当前的雇主形式和企业文化氛围可能与一线城市不一样。对于文化氛围的冲突,如果你刚从北上广深回到新一线城市,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我认为这两种城市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在技术追求和代码质量方面,你很有可能会发现,在大厂中,他们更看重你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专业深度,希望你能在该领域做得很深入。然而,

  。当然,这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公司需求。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面向数百万甚至上亿的用户,那么技术方面的要求可能与大厂一致。但大部分公司可能服务于几百人、几千人或者上万人,因此对技术架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OSCHINA 视频号直播畅聊栏目【开源漫谈】,每期一个技术话题,三五位专家围坐,各抒己见,畅聊开源。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行业前沿、最热门的技术话题、最有趣的开源项目、最犀利的思想交锋。

  如果你手上也有新点子、好项目,想要跟同行交流分享,欢迎联系我们,讲坛随时开放~